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開展腦機接口技術“體系化攻關”(邁向“十五五”的創新圖景)

劉秀雲

2025年11月07日08:48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

  ——摘自“十五五”規劃建議

  

  人類大腦是一個神秘的宇宙。在這個重約1.4公斤的“小世界”裡,藏著860億個神經元,控制著人類的情緒、語言、運動,它是一台比任何超算都精密的“生物計算機”。

  如何讓大腦與外部設備聯動起來,幫助人類實現“隨心所動、心想事成”的夢想?腦機接口就是這樣一項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的前沿技術。大腦活動時,神經元會放電形成腦電波,腦機接口則通過識別腦電波特征直接讀取大腦意圖,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。

 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爆發式的,而是需要循序漸進、久久為功。多年來,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方向集中力量攻關。2014年,團隊開發了一款“神工”機器人,通過腦電信號控制機械臂,讓殘疾人重新獲得了抓握能力﹔2016年,團隊開發的在軌腦機交互系統進入太空,實現了極端環境下人機協同的突破。這些成果背后,是團隊成員10余年對神經信號解碼、算法建模、硬件集成的持續攻關。

  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們將目光投向腦疾病領域,通過腦機接口技術,實現了“診斷—監測—治療—預測”一體的大腦實時“觀景”。

  “神工—神光”無創顱內壓的開發,讓醫生不用開顱便可以測量顱內壓的大小,做出及時診斷,大大降低顱內感染的風險﹔“神工—神篙”技術,通過腦脊液循環動力學及無創腦機接口技術,將腦積水的診斷時間從傳統的幾天縮短為30分鐘,並且大大降低患者的醫療支出﹔“神工—神心”可以實現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客觀診斷﹔“神工—神耳”為人工耳蝸的植入提供閉環精准調參﹔“神工—神調”通過無創調控技術,實現對腦疾病的調控與治療,為阿爾茨海默病、情緒性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﹔“神工—定海”讓神經重症醫生可以更客觀、更精准地為每一位神經疾病患者制定個性化診治方案,降低術后並發症。

  2025年對我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4月,全國首個腦機接口綜合臨床實驗病區在天津成立﹔8月,全球首個神經重症腦機接口多中心臨床試驗啟動,標志著腦機接口技術首次突破傳統運動和認知功能修復應用范疇,進軍神經重症這個全新領域。

  健康是每個老百姓的大事,守護老百姓的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團隊將圍繞腦機接口技術,開展從底層芯片與電極、核心算法,到系統集成與平台構建的“體系化攻關”,加強高層次交叉學科人才培養,為健康中國建設增光添彩。

  (作者系天津大學醫學部副主任、藥學院院長,本報記者李家鼎採訪整理)

  

  延伸閱讀

  腦機接口技術如何治療腦疾病

  神經系統相關疾病范圍廣泛,給個體家庭和社會都造成沉重負擔。然而,顱骨的存在讓大腦成為最難被監測的器官,而血腦屏障使得傳統腦疾病治療藥物面臨遞送難、靶向差、毒副作用強等問題。總體看,人類對於腦疾病的發病機理還知之甚少,診斷治療手段也十分有限。

  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,為解析、治療腦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手段。

  一方面,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讓神經系統“說話”,通過高精度解碼神經信號實現對大腦的“意念讀取”和精准診斷。比如,腦機接口可以精准捕捉並解碼患者“想要抬手”或“想要抓握”的運動意圖信號,進而驅動機械臂、外骨骼手套或電腦光標,實現“意念操控”,完成喝水、進食等基本動作,也可以將思維轉化為文字或語音輸出,讓患者重獲交流能力。

  另一方面,腦機接口技術還可通過物理調控技術,突破血腦屏障局限,治療腦疾病。當前,許多藥物因難以穿透腦屏障而無法有效作用於病症,而腦機接口技術能夠實現對神經活動的精准診斷,進而通過調控手段,與藥物協同作用。這種“診斷—調控”一體化的閉環治療模式,將大幅提升腦疾病治療的精准性與效能。

  (本報記者李家鼎整理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07日 07 版)

(責編:任佳暉、王珂園)
相關專題
· 專題報道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